close

每個地方坐“月子”都有不同的習俗,不過在國內來說都大同小異。 但你知道國外坐“月子”是什麼樣的嗎? 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四位中國媽媽在不同的國家生BB,產後的“月子”故事。 讓你能夠更合理的按排自己的“月子”該怎麼做?
1、北京坐月子
在北京坐月子:我認為坐不坐月子,怎麼坐月子要根據自己實際的身體狀況。 對我來講,太傳統和太西化都不行。
涼的東西:剛生完孩子時,其實我特別想吃冰激凌或喝冰鎮飲料,但聽老理說這時候不能吃太涼的東西。 雖然不知道對不對,也不敢冒這個險。 於是折衷了一下,我喝了一瓶礦泉水,吃了一隻梨。 婆婆要用開水把梨燙一下,但我沒聽她的。
洗澡:我生孩子時是9月中旬,天氣還挺熱的,自己又在產床上折騰了12個小時,所以特別想能盡快洗個澡。 徵求了一下大夫的意見,我在產後第三天開始淋浴,月子裡每天都堅持;產後早晚刷牙各一次。 感覺這樣人很乾淨也很舒服。 另外,因為覺得天氣熱,我在家裡一直光腳。 有一天親戚們來了,看到我居然連襪子都沒穿還在地上轉悠,集體批鬥我。 我只好乖乖穿上了襪子,等他們走又脫下來。 婆婆說月子裡不穿襪子,以後腳上會長老皮。 那怎麼解釋我在生孩子前腳上就長老皮了呢?
飲食:關於飲食,覺得月子裡喝湯是挺重要的,又能補身體又能促進乳汁分泌。 婆婆說不能吃鹽,否則以後打噴嚏時會漏尿。 我認為這個現象和吃不吃鹽沒有關係,所以還是吃鹽了,就是沒有吃太鹹。
外出:除了保證飲食的營養均衡,我也盡量多休息。 充分的休養對以後的身體健康肯定是有好處的。 生完孩子的第二天,我發現自己的身體仍然很虛弱,下床後多走上幾步路就氣喘吁籲的。 外出散步看來是不可能的。 隨著體力的慢慢恢復,我就出門了。 產後第20天,還騎車去不太遠的地方辦事。 既然自己感覺可以騎車了,就沒有必要非等到出了月子;再說適當的騎車運動可以促進產後恢復 。 (丁丁媽)
專家點評:我贊同丁丁媽的觀點,怎麼坐月子要根據自己實際的身體狀況。 平時身體素質較好的孕婦 ,孕期又沒有什麼合併症,陰道自然分娩 ,產程時間較短者,產後恢復就會快些;反之,產後恢復時間可能就會長一些。 對於是否可以吃一點冰淇凌,喝冰鎮飲料的問題,其實可以不必擔心呀! 從醫學上說,冰有使血管收縮的作用。 所以,適量吃一些冰鎮的食物也可以起到促使全身血管收縮的作用,這樣還可以減少產後子宮出血。 可不能貪嘴吃多了。
每天洗澡,可以使產婦保持清潔。 不然每天汗涔涔,帶著酸臭味道去餵養寶寶,寶寶不會說話,但也一定會感覺不爽的。 另外,每天洗個澡,把自己收拾的干淨整齊,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每天都在朝著懷孕前變化,會越來越感覺自信和快樂!
2、日本坐月子 
涼的東西:產婦刷牙、洗臉、洗手都是用自來水(冷水)。 我有兩天乳房漲痛,護士讓我用冰袋敷,在國內,冷的東西是絕對不能碰的,更別說冰袋了。 如果是在國內,按照傳統的說法,月子裡不能吃水果和冷的東西,但是在日本頓頓都有水果的,而且還有冰蘋果、冰牛奶,還提供冰茶。
飲食:月子裡的營養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日本,大家都很重視。 日本的醫院裡負責3餐,有專門的營養師給配餐,主要的食物就是米飯和醬湯,葷菜有時候是肉,有時候是魚,也有蔬菜和水果、牛奶什麼的。 下午有一頓下午茶,餵母乳的媽媽,晚上還有點心。
穿衣:中國人講究月子裡不能見風,要穿長袖長褲什麼的,在日本我身邊的產婦都是穿一件半長的睡裙,很少看見有人穿長褲穿襪子。 日本的新媽媽出院的時候都是一身短夏裝,光著腳穿涼鞋。 我當時也一直光腳,不過出院的時候還是穿了長褲。
吹風:因為我生依依的時候是夏天,去浴室洗澡,換衣服的地方就放了一台電扇,那些產婦洗出來就直接對著電扇吹,這在中國,大概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外出:中國人講究坐月子是不能出門的,在日本,出院後1週,我就帶著孩子去醫院回診,後來快要出月子的時候,因為孩子起濕疹,又去了次醫院。 總之,在國內坐月子不能做的事情,我基本上都經歷了。 依依媽
專家點評:科學地講,產褥期除了要注意休息、合理營養、適當鍛煉、避免感染,確實沒有必要有那麼多的規矩。
月子里新媽媽的營養問題在所有國家都很受重視。 按照我國營養學會的推薦,哺乳期的母親比非孕期婦女每日攝入的熱量要多800千卡,也就是每日攝入的總熱量不低於3000千卡。 其中碳水化合物要佔60%~70%,脂肪20%~25%,蛋白質12%~14%。 如果按照份量計算,穀物類占6~11份,雞蛋、牛奶、肉類占2~3份,蔬菜水果類占3~5份,油脂和糖少許即可。 這里特別要強調,多吃水果蔬菜不僅可以補充多種維生素,而且對於產後很容易出現的便秘也有預防作用。
3、德國坐月子 
在德國坐月子:生完寶寶後,德國的醫院裡沒有熱的東西可以喝,不僅如此,醫生還送了我一瓶酒。
洗澡:我是順產 ,剛生完,醫生就叮囑我說我血壓低,不要自己起來,而且因為我失血很多,醫生建議我頭一天就不要洗澡了,第一次洗澡是3天以後了。
飲食: 分娩後,醫院裡沒有熱水可以喝,是我主動和醫生要的,但是他們也只給了我一壺茶,是一種催奶茶,之後喝的就都是帶氣的礦泉水了。 晚上,我的晚餐也和大家的沒什麼區別,麵包、水果什麼的。 讓我感到很意外的是,孩子出生後,醫院會送給每個新媽媽一小瓶酒,據說有催奶的功效。 我只喝了一小口。 雖然,中國很多關於坐月子的傳統說法不是很科學,但也有很多做法還是可取的,比如說喝湯。 我就讓婆婆去買來牛骨、雞腿、牛尾等煲湯喝,對於身體恢復和下奶都很有好處。
外出:產後第五天出院,回到家,吃過晚飯之後,我們就出去散了步,天氣很涼,我在頭上紮了個小毛巾,不過晚上還是出了身冷汗。 寶寶出生第十天的時候,我們開車到另外的一個城市去參加朋友的PARTY,我怕受風就戴了一頂帽子。 (漢漢媽)
專家點評:象漢漢媽這種情況,產時失血過多,應該注意在產後加強營養。 可以多吃一些動物的肝臟和血,這些食物富含鐵。 每日還應該補充足夠的水分,既可以緩解因失血過多造成的低血容量,又是保證有充足乳汁的前提。
喝湯說來是與中國的飲食文化有關。 對於哺乳期的母親,每天一定量的流質食物肯定對乳汁的產生是有益的。 一般來說,產後當天和第一天內由於產婦的食慾差,胃腸的消化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建議先進食一些清淡的半流質食物。 其後,在保證飲食中有優質的蛋白質和充足水分攝入的情況下,不必天天煲湯,也完全可以有充足的奶水,身體一樣可以康復。
4、美國坐月子 
在美國坐月子:在美國,人們沒有把“月子”當成是很特殊的狀態,所以我的“坐月子”經歷也非常簡單。
洗澡:我在美國坐月子很簡單,也沒有太多的禁忌。 產後不用自己要求,醫生和護士就會幫我舒舒服服地洗個澡,這是他們的工作職責之一。
喝酒:分娩後第二天,為了慶祝寶寶誕生,醫院還送了一瓶酒給我。
安全 :我在出院前,醫生還會檢查我們有沒有準備必要的用品,比如說嬰兒汽車座椅什麼的,如果沒有,是不讓出院的,這些方便很周到。
外出:基本上我就沒怎麼坐月子,出院後一個星期就開車出去買東西了,只是注意不要過度勞累。
營養:吃的好一點,尤其是注意補鈣和維生素,不過美國的家庭平時就很注意這些了。 (丫丫媽)
專家點評:正如丫丫媽說的,產後注意不要過度勞累,吃的好一點,尤其是注意補鈣和維生素,這在“坐月子”期間是非常重要的。
不論是陰道自然生產還是剖宮產,經歷生產和產後的身體變化大部分產婦都會感到身體虛弱。 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對產婦身心的調整和恢復都是必需的。 陰道正常分娩後第二天,剖宮產後大約一周,產婦逐漸適應了變化,體力也有所恢復,這時除了每日的室內活動外,可以逐漸增加戶外的活動量,做一些產後體操等主動的身體鍛煉。 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避免便秘,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坐月子”做不好的後遺症之一――肥胖。 但是要注意的是:產後不要過早做重體力勞動,以免造成日後的陰道膨出和子宮脫垂。
產後體操可以很好地恢復盆底肌肉、腹肌和腰肌的張力和功能,對防止產後尿失禁,膀胱、直腸膨出,和子宮脫垂有重要的意義。
另一個可以避免“月子病”的關鍵點就是補鈣! 孕期和哺乳期缺鈣不僅會影響到寶寶,也是眾多“月子病”(腰疼,關節疼,腳後跟疼等)和更年期後骨質疏鬆的罪魁禍首。 所以,哺乳的媽媽每日攝入鈣量應該不低於1500毫克。 產後,高蛋白質飲食還會增加腎臟對鈣的排出量,因此,更要注意鈣的補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gacity 的頭像
    megacity

    孕媽咪如何坐月子

    megac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