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1:階段性的食補
  產後兩週內,因身體內臟尚未收縮完全,此時若吃下養分太高、太難消化的食物,身體是無法吸收這些養分的,過多的養分反而會造成“虛不受補”的現象,有以下幾種表現:
  原本吸收力強、肥胖的媽媽,產後立刻進補容易造成產後肥胖症。
  原來瘦弱的媽媽,無法吸收食物的養分,易造成拉肚子,越拉越瘦。
  過多的養分,產婦無法吸收,又無力代謝,就很有可能導致體內荷爾蒙不平衡,促使異常細胞生長,如子宮肌瘤、卵巢瘤、乳房纖維瘤或腦下垂體瘤。
  所以產後需按身體恢復的狀況來科學正確的進補:首先是第一周,要以代謝、排毒為主,主要是排出體內的惡露、多餘的水分、及脹氣,可多食用豬肝、豬心等動物內臟。其次是第二週,要以收縮子宮、骨盆腔為主,主要是補腎固腰,收縮內臟。可食用麻油腰花、油飯等。最後是真正的滋養進補,從第三週開始,以補充營養、恢復體力為主,主要是補中益氣、滋養進補,可食用麻油雞、魚湯、水果、花生豬腳等。只有這樣分階段科學的調補才能幫助我們各位幸福的新媽媽們做個健康、美麗的月子,延續媽媽的美麗和健康。
  關鍵2:溫和的熱補
  產前涼補,產後熱補,但要溫和的熱補。溫和的熱補有兩大要領:
  選用慢火烘焙100%純正黑麻油。
  《本經》記載:“黑芝麻主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
  《本草備要》記載:“黑芝麻補肝腎,潤五臟,滑腸。”又“明耳目,烏鬚發,利大小腸,逐風濕氣。”
  經研究發現,黑芝麻有補肝腎,養精血,潤腸燥、強筋骨、益氣力等作用,可以強壯身體、益壽延年、滋補肝腎、潤養脾肺,可用於調理肺陰虛的干咳、皮膚乾燥、胃腸陰虛所致的便秘、產後血虛體弱所致的奶水不足、掉髮斷發;尤其是黑芝麻內含油酸、甘油酸、棕櫚酸、花生酸等甘油脂,並富含葉酸、菸酸、蔗糖、蛋白質及多量的鈣等,可以補充產婦體力,幫助寶寶骨骼和腦部的發育。
  一般炒焦的芝麻所提煉出來的黑麻油,雖然很香,但是產婦吃了極易產生上火、躁熱等現象;所以建議新媽媽的家人們採用100%純正低溫慢火烘焙黑麻油來料理所有餐點。
  ˜爆透的生薑:姜性質溫熱,生薑中的薑辣素進入體內後,能產生一種抗氧化酶,比維生素E要強得多,具有促進血行、驅散寒邪的作用。所以準媽媽的料理中要使用薑,而且生薑需要“爆透”(爆至薑的兩面均皺起來,但不可爆焦),否則會太刺激,產婦吃了容易發生上火、咳嗽等症狀。
  關鍵3:專門的坐月子水料理湯頭
  水和其它飲料(尤其是冷飲)會影響坐月子媽媽的新陳代謝。
  因為產後全身細胞呈現鬆馳狀態,如果喝下過多的水分,質量重的水分子進入體內後擴散,便會破壞產婦細胞收縮的本能,影響腹部的恢復。
  中國自古就常用米酒或者酒釀來料理產婦餐點的習俗,主要就是利用米酒行氣活血的作用,但因為酒精未處理好,也讓產婦攝入了大量有害身體的酒精。不過現在的科技已經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了,這就是我要提的女性產後養生專用調理水,是針對產後體質恢復的專用水,有別於普通水的小分子團,能夠幫助細胞做運動、輕鬆代謝,是整個月子階段都適用的、益氣補血、恢復窈窕的理想用水。可以直接代替普通的水用於餐點烹飪的料理中,無論是煮粥,做飯,煲湯和煮食的飲料。
少食多餐,有利恢復功能
  懷孕與坐月子期間,媽媽的每日餐次應較一般人多,以5—6次為宜。產後胃腸功能減弱,蠕動減慢,採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有利於食物消化吸收、保證充足的營養,而且有利於胃腸功能恢復,減輕腸胃的負擔。
  反之,如果一次進食過多、過飽,會增加胃腸負擔,從而減弱胃腸功能,也容易造成大胃王。
  附:產後必要的營養素
  整個坐月子期間,產婦需要多種營養,這些營養素可從下列食物中攝取:
  動物蛋白質:瘦肉、魚、乳類和禽類,都含有大量的動物蛋白質
  植物蛋白質:花生、豆類和豆類製品等則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質。
  動物脂肪:肉類和動物油含有動物脂肪。
  植物脂肪:豆類、花生仁、核桃仁、葵花籽、菜籽和芝麻籽中含有植物脂肪。
  醣類:所有的穀物類、白薯、土豆、栗子、蓮子、食糖中都含有大量的醣類。
  礦物質:油菜、菠菜、芹菜(尤其是芹菜葉)、雪裡紅、小白菜中含有鐵和鈣較多。豬肝、豬腎、魚和豆芽中含磷量較高。海帶、蝦、魚和紫菜含碘量較高。
  維生素:
  維生素A:肝、蛋、乳類都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胡蘿蔔、韭菜中含大量胡蘿蔔素;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
  維生素B族:小米、玉米、糙大米、標準麵粉、豆類、肝和蛋中都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青菜、水果也富含維生素B。
  維生素C:各種新鮮蔬菜、鮮棗中含量很高。
  維生素D:魚類、肝類、蛋類和乳類中含量豐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ac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